首页/ 健康教育 / 健康科普 / 正文

如何预防中国乙型肝炎病毒母婴传播?

来源:延安市中医医院 发布时间:2025-03-07 09:03 浏览次数:

母婴传播是我国乙型肝炎病毒的重要传播途径,围产期和婴儿时期感染HBV的慢性化率约为90%。感染HBV的儿童继而成为水平传播的传染源,女性感染者生育期有可能通过母婴传播感染下一代,是家族聚集性HBV感染形成的主要原因。聚集性HBV感染家族中,子代感染后肝硬化和肝细胞癌的发病年龄较无家族史者提前1年,具有肝细胞癌家族史的慢性HBV感染者发生肝癌的风险升高32.9倍。慢性HBV感染孕妇在孕期接受抗病毒治疗,其所生新生儿接受乙型肝炎疫苗联合乙型肝炎免疫球蛋白的基础免疫预防后,可使母婴传播率降至0.3%。

1.母婴传播所致的慢性HBV感染的诊断标准是什么?

慢性HBV感染孕妇所生婴儿,若7~12月龄时静脉血乙型肝炎表面抗原和/或HBVDNA阳性,可诊断为母婴传播所致的慢性HBV感染;新生儿静脉血HBsAg和/或HBV DNA阳性不作为母婴传播的标准。

2.预防HBV母婴传播的措施有哪些?

1.慢性HBV感染孕妇所生新生儿出生后12h内尽早接种1针重组乙型肝炎疫苗,并在1月龄和6月龄分别接种第2针和第3针疫苗;低体质量儿或早产儿,若生命体征稳定则在出生12h内尽早接种第1针乙型肝炎疫苗,满1月龄后,再按“0-1-6月”程序接种3针乙型肝炎疫苗;若生命体征不稳定,应在生命体征平稳后尽早接种第1针乙型肝炎疫苗。

2.慢性HBV感染孕妇所生新生儿出生后12h内,在与接种乙型肝炎疫苗不同的部位尽早注射1剂。

3.未达到慢性HBV感染抗病毒治疗适应证的孕妇,妊娠期HBV DNA≥2×105 IU/ml,建议口服抗病毒药物以阻断母婴传播或进行HBV DNA检测。

4.妊娠24~28周HBV DNA≥2×105IU/ml的孕妇启动抗病毒治疗以阻断母婴传播;妊娠28周以后首诊发现HBV DNA≥2×105 IU/ml的孕妇,建议立即启动抗病毒治疗以阻断母婴传播。

3.慢性HBV感染孕妇,妊娠期肝脏生物化学指标异常如何管理?

慢性HBV感染孕妇出现肝脏生物化学指标异常,排除其他因素后,建议启动TDF或TAF治疗。

4.妊娠期进行抗病毒治疗的慢性HBV感染孕妇,产后如何管理?

妊娠前或妊娠期符合慢性HBV感染抗病毒治疗适应证的孕妇,产后继续抗病毒治疗并进行随访监测。妊娠期不符合抗病毒治疗适应证且以阻断母婴传播为目的进行预防性抗病毒治疗的孕妇,产后即刻至产后3个月停药不增加肝脏生物化学指标异常的风险,停药者应密切监测肝脏生物化学和HBV DNA定量等指标;若此类孕妇抗病毒治疗期间HBV DNA和HBeAg水平下降明显,预期继续抗病毒治疗效果良好,产后可继续抗病毒治疗。

5.慢性HBV感染母亲产后可否母乳喂养?

慢性HBV感染孕妇所生婴儿在接受联合免疫后,可以母乳喂养;产后继续TDF或TAF治疗者,可以母乳喂养。

感染性疾病科(脾胃肝病科)简介

感染性疾病科(脾胃肝病科)成立于2020年12月,科室设置:先后成立了杨震国医大师传承工作站,常占杰名中医传承工作室和郝建梅名中医传承工作室、鲍建国名老中医工作室、齐晓霞名老中医工作室、脾胃肝病门诊、脂肪肝门诊、乙肝临床治愈门诊、便秘与腹泻门诊、发热门诊及病房。中西医结合诊治胃痛(慢性胃炎/胃癌/胃溃疡)、胃痞(慢性胃炎/消化不良)、呕吐、吐酸(胃食管反流病)、鼓胀(肝硬化腹水)、血症(消化道出血)、腹痛(胰腺炎/胆囊炎)、便秘、泄泻(炎症性肠病)、病毒性肝炎、药物性肝炎,脂肪肝、肝癌及各类感染性疾病、不明原因发热等。科室秉承“大医精诚 仁爱创新”的院训精神和“精诚团结 传承创新”的服务理念,采用耳穴压豆、穴位贴敷、中医塌渍+红外线穴位照射、隔物灸、拔罐、足浴、中药灌肠、埋线治疗、膏方调理等多元化治疗方法,为广大患者提供优质的医疗服务。先后成为中国肝炎基金会“爱肝一生"全程管理项目科室,陕北地区肝病/感染诊疗联盟专科,陕西省发热待查协作网成员科室,陕北丙型肝炎消除联盟单位,我院减肥与代谢手术MDT团队科室。曾荣获“延安市巾帼标兵”“青年文明号”和“抗疫先进集体”等荣誉称号。

鲍建国名老中医工作室电话:0911-2183873

齐晓霞名中医工作室电话:0911-2184507

脾胃肝病科门诊、脂肪肝门诊、便秘与腹泻门诊电话:0911-2183790、0911-21837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