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健康教育 / 健康科普 / 正文

肾友们!掌握这些日常知识,一起守护内瘘“生命线”

来源:梁甜甜(肾病科) 发布时间:2025-04-07 09:09 浏览次数:

“小梁护士,我胳膊上这是个啥?”

“张阿姨,因为您每周要做好几次透析,医生就给您做了个动静脉瘘。”

“可我平常总害怕弄破,胳膊都不敢伸直。”

“张阿姨,别担心,我这就详细给您讲讲动静脉瘘日常如何护理。”

动静脉内瘘是血液透析患者的“生命线”,许多需要长期透析的患者手臂上都有这个“生命线”。数据显示,约19%-38%的患者因自我护理不当出现过内瘘闭塞、感染或狭窄,于是面对动静脉内瘘,很多肾友都有既要正常生活,又担心弄坏动静脉瘘这样的困惑……

一、日常护理六大核心要点

1.保持清洁,严防感染

每日检查穿刺点:透析后24小时内避免沾水,若敷料渗血或渗液,立即更换并消毒。

洗澡保护:使用防水护套(如保鲜膜包裹),避免淋湿伤口;愈合后可用温和肥皂清洁皮肤,忌用力搓揉内瘘侧手臂。

2.避免压迫,减轻血管负担

请勿在内瘘侧手臂测血压、输液、抽血或佩戴紧饰物(如手表)。

睡眠姿势:睡觉时用枕头垫高内瘘侧手臂,避免侧卧压迫;可使用“内瘘保护架”(带通孔设计,散热防压)。

3.坚持锻炼,促进血流畅通

握力训练:术后2周开始,每日用握力球或软橡皮球练习(每次5分钟,每天3次),促进血管扩张。

血流监测:触摸内瘘震颤感,听诊血管杂音,若减弱或消失需立即就医。

4.正确止血,避免血栓形成

按压技巧:透析后以食指、中指按压穿刺点,力度以不出血且能摸到震颤为宜,时间15-20分钟。

注意事项:勿用绷带长时间捆扎,避免血流停滞导致血栓。

5.控制基础疾病,减少血管损伤

血压管理:维持收缩压≤140mmHg、舒张压≤90mmHg,高血压易致血管硬化,低血压可能诱发血栓。

血糖控制:糖尿病患者空腹血糖需<7.0mmol/L,高血糖会加速血管内皮损伤

6. 紧急情况处理

出血:若按压后仍渗血,加压至30分钟,并联系透析中心。

血栓征兆:震颤/杂音消失、手臂苍白或剧痛,需6小时内就医溶栓

二、避开五大常见误区

1.过早使用内瘘:术后需4-8周成熟期,过早穿刺易致血管损伤。

2.忽视保暖:寒冷易致血管痉挛,冬季可用护腕或加热型保护架。

3.剧烈活动:提重物(>5kg)、大幅度甩臂可能撕裂血管。

4.忽略体重管理:透析间期体重增长应<3%,脱水过多易致低血压和血栓。

5.自行处理并发症:如红肿热痛,切勿热敷或乱涂药膏,应就医评估。

温馨提示:肾友们可以每日自检、规范锻炼、严格控压,将护瘘融入日常生活,守住珍贵的“生命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