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健康教育 / 健康科普 / 正文

时令锦囊——清明 | 解锁节气里的“健康密码”

来源:郝丹丹(感染性疾病科(脾胃肝病科)) 发布时间:2025-04-07 09:28 浏览次数:

郝丹丹

感染性疾病科(脾胃肝病科)副主任医师

本科毕业于陕西中医药大学,研究生毕业于长春中医药大学,国医大师杨震弟子,中医内科专业脾胃肝病方向;从事中西医临床诊疗工作10年余,有丰富的中西消化系统疾病诊疗经验。现任陕西省中西医结合消化病委员会委员;陕西省母婴疾病防治委员会委员;延安市肝病委员会委员。2013年在陕西省中医院进修学习1年。2020年参加中国肝炎基金会全国肝病骨干医师培训学习,在广州市南方医院肝病科进修,学习各类肝病的诊治及发热患者的诊治。发表核心期刊论文4篇。

擅长中西医结合诊治急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病毒性肝炎,胆囊炎,脂肪肝,肝硬化,睡眠障碍的亚健康状态的调理。

清明时节,天地间阴阳交错,气温回升与雨水增多交织,形成“清明时节雨纷纷”的独特气候。此时人体阳气升发,肝气旺盛,易出现目赤咽痛、烦躁易怒等症候。养生应遵循“春生”的自然规律,实现天人合一的健康状态。

清明三清,清明是清气上升的时节,此时是清理浊气的大好时期

1.清肝气,菊花、枸杞、玫瑰花等都是养肝好物,每天喝上一杯,可以有效清肝气。

2.清肺气,肺主气,司呼吸。清明节气可走出户外,做一组腹式呼吸,以清除浊气。多吃木耳、百合、西蓝花、芦笋、苹果、梨等补肺食物。

3.清心气,春季肝阳上升,肝阴容易不足。清明恰逢祭扫时刻,情绪易波动、抑郁,要注意保持情绪稳定。平时可以多去户外踏青、散步,来清净心气,愉悦身心。早晚排手掌养心。

清明饮食,宜清淡滋润,有助于使体内积聚的“内热”排出去

食辛甘,忌酸冷,减少乌梅、山楂等酸性食物摄入,适当增加山药、红枣等甘味食材。菜品要鲜,可以吃些时令蔬菜,切忌发物,清明正值肝阳上升时节,故不宜进食发物。

清明三不,清明节气以“顺应时令,升发阳气,调达肝胆,强健脾胃”为养生保健要点,具体应做到“三不”

1.不静。春天阳气升发应注重养阳,其关键在于宜动,不宜静。阳光明媚时应积极到室外活动,勤于锻炼。如散步、太极拳、八段锦、放风筝、爬山、踏青。

2.不怒。春季是肝阳亢盛之时,情绪易急躁,生活上做到爱护和尊重生命,心胸开阔,身心和谐。

3.不湿。居室每天要开窗通风,被褥和衣服要保持干燥透气,多穿纯棉的宽松衣服,活动出汗后要及时擦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