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轻人求职说自己最突出的地方是腰间盘……看似不经意的玩笑话,其实反映着当下年轻人令人担忧的健康现状。数据显示我国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平均患病率高达8%~25%。随着社会形态不断发展,学习与工作方式的改变促使肥胖、久坐、不当用力等危险因素激增,导致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发病率不断上升,发病年龄段却不断下降。
一、什么是腰椎间盘突出症呢?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指腰椎间盘由于内在的退行性病变或外界刺激,使纤维环部分或完全破裂,髓核向外膨出或突出,刺激或压迫脊神经根或马尾神经,而引起的一组以腰腿痛为主的症候群。
腰椎间盘像“夹心软糖”——外层的纤维环包裹着果冻状的髓核,纤维环一旦破裂,髓核外溢压迫神经,轻则疼痛难忍,重则下肢无力、大小便失禁。
二、“腰突”不是“老年病”,警惕以下5个危险信号,可能是腰椎的“最后求救”
信号1:腰痛向下肢“放电”
典型表现:腰痛从臀部一路窜到大腿后侧、小腿甚至脚趾,咳嗽、打喷嚏时像“过电”般剧痛。
危险提示:髓核突出压迫神经根,引发放射性疼痛,可能从间歇性发展为持续性。
自救建议:避免久坐、弯腰,急性期应卧床休息(硬板床);禁止盲目按摩、推拿或剧烈拉伸。
信号2:腿脚麻木如“蚂蚁爬”
出现一种从腰部向下延伸的麻木感,当麻木范围扩大或出现“袜套样”感觉减退,提示神经损伤加重。
自救建议:避免长时间跷二郎腿或单脚负重。
信号3:肌肉无力“拖腿走”
危险动作:足背抬起无力(踮脚困难),走路“拖地”;上下楼梯时膝盖发软、易摔倒。
背后元凶:神经受压导致肌肉失神经支配,长期可能肌肉萎缩!
自救建议:尽早就医,康复期加强“踝泵训练”(勾脚-绷脚循环);拒绝剧烈运动,尤其是深蹲、仰卧起坐。
信号4:夜间痛醒,蜷缩才能入睡
典型表现:平躺时腰痛加剧,侧卧蜷缩或趴睡才能缓解,常伴晨起腰部僵硬。
病理本质:椎间盘炎症在夜间静息状态下更活跃,疼痛阈值降低。
自救建议:睡前腰部热敷,选择中等硬度床垫;避免睡前刷手机“葛优躺”(腰椎压力飙升2倍)。
信号5:大小便失禁、会阴麻木(最紧急!)
致命信号:突然无法控制排尿/排便,会阴区(肛门周围)麻木或刺痛。
医学名称:马尾综合征,可导致瘫痪,需在24小时内紧急手术治疗。
自救建议:立即拨打120,保持平卧,避免搬动;切勿按摩、服药拖延。
三、三大误区:这些做法可能害了你!
1.“腰围佩戴越久越好”:长时间佩戴腰围可能导致腰部肌肉萎缩,这并不是一个好的习惯!
2.“拍X光就能确诊”: X光只能看骨头,确诊需做MRI(磁共振)。
3.“突出必须做手术”:大部分患者通过保守治疗可缓解,手术仅适用于严重病例。
你的腰是撑起人生的“顶梁柱”,若出现下肢麻木、放射痛、肌力下降、大小便失禁,建议立即前往医院就医检查,让我们一起守护“直立人生”,快乐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