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痛风是一种系统性代谢性疾病,由于长期嘌呤代谢障碍,体内血尿酸水平增高,关节内尿酸盐(尿酸钠)晶体沉积,导致急性炎症反应。接下来,让我们一起了解关于痛风的“那些事”,掌握正确方法,远离痛风,健康生活。
一、痛风发作的诱因
1.饮食因素:高嘌呤食物(如动物内脏、海鲜、酒精,豆制品及各种菌类)。
2.遗传倾向:家族中有痛风病史,患病风险增加。
3.体重控制:体重快速增加或降低,均可导致尿酸代谢异常。
4.某些药物:如利尿剂、化疗药物等可能引起尿酸水平升高。
二、痛风的临床表现
1.无症状期:仅有波动性或持续性高尿酸血症,无明显炎性症状。
2.急性期:反复发作的关节红肿热痛,常表现为突然发作的剧烈疼痛,常在夜间开始,疼痛拒碰触,伴有明显的活动受限,甚至轻微的触碰或压力都难以忍受。首次发作常累及单一关节,单侧第一跖趾关节最常见。发作呈自限性,多于两周内自行缓解。
3.慢性期:痛风石形成,耳廓、关节周围等好发,破溃后常排出白色粉状物,不易愈合;尿酸长期未控制达标可能导致关节软骨和骨骼损伤,严重可导致关节畸形和残疾;皮肤瘙痒;泌尿系结石、心脑血管疾病、尿酸盐肾病及肾功能衰竭,甚至危及生命。
三、痛风的诊断方法
1.关节液检查:在显微镜下观察关节滑液中是否存在尿酸盐结晶,是诊断痛风的最佳检查。
2.实验室检查:血尿酸检测是诊断痛风的重要生化指标。但在痛风急性发作期,血尿酸可能正常或轻度升高。
3.影像学检查:
X线:显示关节损害或痛风石,但痛风早期X线一般无显示。
CT与双源CT:CT检查在受累部位可见痛风石影像,双源CT能特异性地识别尿酸盐结晶,可辅助诊断痛风。
四、痛风的治疗
痛风目前尚无根治方法,治疗以控制症状为主,需终身间歇性治疗。治疗目标包括尽快终止急性关节炎发作,防止痛风复发,纠正高尿酸血症和防治并发症。
1.非药物治疗:
生活方式调整:饮食控制、减少酒精摄入、控制抽烟,适当运动、控制体重等;
饮食建议:限制高嘌呤食物摄入,如动物内脏、海鲜、豆制品、菌类等;增加低脂乳制品摄入;增加椰菜类蔬菜摄入;多喝水,每日饮水>2000nl。
2.药物治疗:
急性发作期的处理:及早抗炎止痛治疗,切勿立即降尿酸。
冷敷,卧床休息,抬高患肢;非甾体抗炎药、秋水仙碱、糖皮质激素等。
慢性期处理:降尿酸治疗,将患者血尿酸水平稳定控制在360μmol/L之下,并长期维持。
3.手术治疗:药物治疗效果不佳可行关节镜下清理手术;若痛风石较大,皮肤表面破溃不愈合者可切开取石。
专家提醒:痛风是一种可通过药物和生活方式调整有效管理的疾病。如痛风反复发作;关节疼痛持续或加重;出现多个关节的症状;伴随有发热等全身性症状;痛风石形成,皮肤表面破溃就不愈合等,及时就医并遵循医嘱可以帮助控制症状,预防长期损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