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中心 / 医院动态 / 正文

【扩大认知 遏制耐药】北医三院延安分院(延安市中医医院)开展“2021年提高抗微生物药物认识周”活动

来源:​药剂科 发布时间:2021-11-25 08:50 浏览次数:

1637800888731027573.jpg

11月23日,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延安分院(延安市中医医院)药剂科携手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开展了“2021年提高抗微生物药物认识周”活动,旨在提高医院合理使用抗微生物药物的意识和水平, 促进临床合理用药,积极应对细菌耐药带来的挑战,提高广大群众正确认识和合理使用抗微生物药物。

活动中,医护人员通过解答患者的用药疑惑、发放抗微生物宣传册和播放抗微生物药物宣传视频等方式,让患者充分认识到合理使用抗微生物药物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2015年世界卫生组织发起世界首个“提高抗生素认识周”。自此,每年11月的第三周即为“世界提高抗微生物药物认识周”, 今年的主题为“扩大认知,遏制耐药”,呼吁大家都能成为“未来的管家”,停止过度使用和滥用抗微生物药物,阻止耐药感染的传播。

误区1 抗微生物药物就是消炎药

抗微生物药物包括抗菌药物、抗病毒药、抗真菌药和抗寄生虫药。其中,抗菌药物是抗微生物药物的主要类别,一般是指具有杀菌或抑菌活性的药物,包括头孢菌素类、青霉素类、氨基糖苷类、喹诺酮类等化学合成药物。由于很多感染表现为红、肿、热、痛等炎症症状,因此有人将可治疗细菌感染的抗菌药称为消炎药。而实际上,消炎药和抗菌物药是两类药。人体内存在大量正常有益的菌群,如果用抗菌药物治疗无菌性炎症,这些药物进入人体内后将会抑制和杀灭人体内有益的菌群,引起菌群失调,造成抵抗力下降。日常生活中经常发生的局部软组织的淤血、红肿、疼痛、过敏反应引起的接触性皮炎、药物性皮炎以及病毒引起的炎症都不宜使用抗菌药物来治疗。

误区2 新的、贵的、广谱的药物一定比老的、便宜的好

每种药物都有自身的特性,优势劣势各不相同。一般要因病、因人用药,坚持个体化给药。有的老药药效比较稳定,价格便宜,不良反应较明确;而新的抗菌药物的诞生往往是因为老的抗菌药物发生了耐药,如果老的抗菌药物有疗效,应当使用老的抗菌药物。在没有明确病原微生物时可以使用广谱抗菌药物,如果明确了致病菌最好使用窄谱抗菌药物,否则容易增强细菌对抗菌药物的耐药性。

误区3 一旦有效就停药

抗菌药物的使用有一个周期。用药时间不足的话,有可能根本见不到效果;即便见了效,也应该在医生的指导下服够必须的周期。如果有了一点效果就停药的话,不但治不好病,即便已经好转的病情也可能因为残余细菌作怪而反弹。

我们应该怎么做?

首先,请大家切勿擅自使用抗微生物药,抗微生物药不是万能药;

其次,使用抗微生物药时,请严格按照医嘱用药,切勿擅自增量/减量甚至停用,这种做法都是不正确的,可致不良反应增加或病情延误;

再次,经常洗手,保持卫生,避免感染;

最后,多运动增加抵抗力,及时接种相关疫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