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遏制艾滋病传播,提高公众的防艾意识,营造全社会参与艾滋病宣传防治工作的良好氛围。12月1日上午,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延安分院(延安市中医医院)疾病预防控制科组织皮肤科专家在门诊大厅开展了世界艾滋病日“生命至上,终结艾滋,健康平等”主题义诊宣教活动。
义诊现场,医师们为群众普及艾滋病的传播途径、危害、规范治疗原则及预防措施等相关知识,保障广大群众身心健康,远离艾滋病,为实现2030年终结艾滋的目标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科普小知识
1.艾滋病的主要传播方式(3种)
性传播、血液及血制品传播、母婴传播。比如,感染者的血液、精液、阴道分泌物、乳汁、伤口渗出液中含有大量病毒,就会通过性接触、血液和母婴三种途径传播。现在,性传播已经是艾滋病最主要的传播途径,病毒可通过性行为的方式在男女或男男之间传播。
2.艾滋病能治愈吗?
到目前为止,我们还没有根治艾滋病的方法,全世界仍无有效预防感染的疫苗问世。科学家还预测,在未来好多年里都不大可能研究出来有效的疫苗。在一定的时限内,科学的发展也有自己的疆域。
3.为什么说艾滋病可防可控?
面对艾滋病,人类坚持向科学要答案、要方法。在掌握了更多科学知识和防治规律后,研究人员达成共识:艾滋病可防可控。策略就掌握在我们每个人的手中:“应检尽检、应治尽治、早检早治”。
4.防治艾滋病,我们能做什么?
防治知识宣传教育是控制艾滋病的有效“社会疫苗”。按照知识、动机和行为相互关联的逻辑关系,只有掌握了预防知识、意识到风险,才可能拒绝危险行为、做好自身防护,所以国家引导树立“每个人是自己健康第一责任人的理念”。
综合干预是切断传播途径的重要手段。例如,在性传播成为主要传播途径的情况下,坚持每次性行为都正确使用安全套,可有效预防艾滋病经性途径传播。在暴露于高危行为72小时内尽早使用阻断药也可减少感染风险。
“应检尽检”是发现感染者的重要措施。感染病毒之后,通常有一个长达8~10年的临床潜伏期,在发病期之前,看不出来是否感染了,检测是唯一判断方法。建议有过高危性行为、共用注射器吸毒、怀疑接受过不安全输血的人等,要主动进行艾滋病检测。
“治疗即预防”是重要防控策略之一,对于所有感染者都建议早治疗。我国提供免费抗病毒治疗药物。虽然现有的治疗方法都不能治愈艾滋病,但规范的抗病毒治疗可有效抑制病毒复制,延缓发病,延长生命,减少传播。
感染艾滋病的孕产妇应及时采取医学手段阻止病毒传给婴儿。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的技术成熟、成本可控、社会效益好,国家一直致力于让“零艾滋”的目标首先在孩子身上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