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没想到短短两个多小时就把我这10多年的心病给治好了,真的非常感谢!”术后,杜先生对北医三院延安分院(延安市中医医院)心血管内科赞不绝口。
近日,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延安分院(延安市中医医院)心血管内科团队成功为66岁的杜先生施行了“ICE引导下房颤射频消融+左心耳封堵”一站式手术,“拿下”了这个纠缠他10余年的心头大患。
“每次发病我都能明显感到心跳加快!”杜先生颇为无奈地向主管医生诉说着。
杜先生在10余年前反复出现心慌,伴胸闷不适,在当地医院查出“阵发性房颤”,专家曾建议他进行手术,但因为症状可以忍受,杜先生就没有重视。11月15日,杜先生因为顽疾再发,在家人的陪同下来到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延安分院(延安市中医医院)心血管内科就诊。心血管内科主任毛艳阳为杜先生细致检查和认真评估后,诊断为“阵发性房颤”,同时因为杜先生66岁,合并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脑梗死多种疾病,属于高缺血风险合并高出血风险人群,所以建议杜先生进行房颤射频消融联合左心耳封堵一站式手术。
11月29日,在西安交通大学附属医院王洪涛教授指导下,心血管内科毛艳阳主任带领团队配合,为杜先生施行了“房颤射频消融术+左心耳封堵术”一站式治疗,成功消融了病灶,帮助他解决了疾病的困扰。
毛艳阳主任介绍说
房颤的治疗策略方面,恢复正常窦性心律及预防血栓栓塞事件是非常重要的。房颤导管消融术可使房颤患者的心律转为正常的窦性心律,从而显著降低房颤脑栓塞的发病率。然而,对于高龄、持续性房颤、心房结构改变很大、存在高栓塞风险的患者,无论在房颤导管消融的围手术期还是术后,都不能完全避免血栓栓塞发生的可能,而且这些房颤患者导管消融后房颤复发的比例较高,复发后血栓栓塞的风险进一步增加。左心耳封堵术则能够成功堵闭房颤患者血栓来源,避免房颤卒中等血栓栓塞事件的发生。
这种全新的“一站式”治疗技术通过微创,既消融了房颤又闭合了房颤患者血栓发生的根源部位左心耳;同时“一站式”治疗方法不仅减少了房颤患者多次治疗的痛苦,而且降低了中风致残或致死的风险,消除了患者对长期口服抗凝治疗的依赖性,为患者提供了治疗新选择,是房颤治疗的“双保险”。
知识链接
心源性卒中(Cardiogenic Stroke)特指心脏本身栓子脱落、或经过心脏的栓子导致的脑栓塞。心源性栓塞造成的卒中占缺血性卒中的 14%—30%,且病情更严重,死亡率、致残率及复发率均较高。房颤相关的卒中占全部心源性卒中的 79%以上,是最主要的心源性卒中危险因素。对于房颤患者,如何进行做好脑卒中预防,是心脑血管病专家共同关心的问题。
房颤是一个大病、慢病,目前我国将近1000万的房颤患者,其中房颤患者发生脑卒中概率是正常4-5倍,所以,对于房颤应该更全面、更规范、更科学地进行管理。2020ESC房颤指南在原来ABC房颤管理路径的基础上,提出了“CC TO ABC”的房颤诊疗管理方案。
一、“CC TO ABC”是什么?
即在确诊房颤(Confirm AF)、对房颤患者进行结构化的个体评估(Characterise AF)的基础上,进行卒中预防(A)、优化症状控制(节律、室率控制)(B)和合并症及危险因素管理(C)三位一体的房颤综合管理。
二、房颤消融+左心耳封堵一站式手术治疗的理论基础
对于房颤患者管理:抗凝/卒中预防(A)与更好的症状控制(B)缺一不可!
01.对于A:抗凝/卒中预防
主要是通过华法林及新型口服抗凝药来预防,也包括左心耳封堵术。由于华法林很易受到食物及药物影响,需经常化验INR等指标,极大地影响患者口服华法林的依从性,虽然新型口服抗凝药较之华法林不需监测凝血指标,但出血风险和高费用,也大大限制了新型抗凝药物的使用。由于90%左右的心源性脑卒中来源于左心耳,如果是把左心耳进行封堵,那么将大大减少血栓栓塞事件发生。
02.对于B:更好的症状控制中的节律控制
主要有:导管消融,起搏,还有药物控制等。由于抗心律失常药物的副作用多,导管消融控制心律近几年发展很快,对有症状的、药物难以控制的阵发性房颤,造成心功能下降的持续性房颤等已作为I类推荐。
三、左心耳封堵和导管消融都是介入微创手术,能否一起手术?
考虑到两者均需要穿刺、鞘管、房间隔穿刺,治疗+预防——一站式手术解决方案由此产生。一次手术,两项治疗,节约时间,提高治疗效率,而且一次房间隔穿刺,并发症可能更少,让患者更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