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中心 / 医院动态 / 正文

【战“疫”心声系列报道四】以爱为盾,白衣为甲,丹心为矛,护山河无恙!

来源:延安市中医医院 发布时间:2022-02-10 10:52 浏览次数:

1644461538232084504.jpg

舞缨壮士迎风上

纾难精英逆水行

延安市中医医院人根据疫情防控需要,积极主动到群众最需要的地方,为守护圣地百姓健康,奉献自己的力量,他们作为一名普通的医务工作者或后勤保障人员,在一个又一个平凡的日子里演绎着不平凡的感人瞬间。在忙碌的抗“疫”路上,让我们走近他们,聆听战“疫”心声,感受心路历程。

奔赴一线抗疫,孩子笔书戳心扉——康复科李金艳

“我心目中的英雄是我的妈妈,她叫李金艳。她在延安市中医医院工作,平时上班总是早出晚归。就在12月18号下午,我第一次一个人在家,妈妈说给我到单位买点药就回来,可我一等就是几天。等到妈妈回来的时候,我首先看到的是她眼中布满了血丝,鼻梁上还有深深的印记……”

看到儿子的笔记和画作,让李金艳感动他的成长又难过自己的疏于陪伴,万般滋味涌上心头,她提笔给儿子回了一封信。

给儿子的一封信

谢谢你对妈妈工作的理解,儿子,你一直以来都是最棒的!从小到大,几乎不让我和爸爸操心,总是能自觉的完成作业。虽然妈妈辛苦,看到你这样懂事,妈妈觉得一切都值得。在这场疫情大考中,妈妈前往一线进行核酸采样工作和科室病区保障患者安全,妈妈更是觉得这份工作是那么自豪。希望你也能在以后的生活中直面问题、百折不挠,成为一个真正的男子汉。

身处两地同抗疫,夫妻俩舍小家顾大家——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艾克东

他们是大千世界中普通的一个家庭,男主人是延安市中医医院一名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医生,女主人是延安市人民医院一名内分泌科医生。面对突如其来的疫情,他们没有退缩,毅然的选择逆流而上。他们急忙将孩子托付给父母,简单收拾行装,"战疫夫妻"就全力以赴投入抗疫第一线。

身为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副主任的艾克东平时负责科室行政工作、出科病历的评审、内科胸腔镜、支气管镜及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术的开展等工作;此次主动请缨,积极奔赴一线参加全员核酸采样工作,作为小组组长的他,主要负责隔离人员和老弱病残孕核酸上门采集,并配合闫明亮队长负责各小组人员的物资收取、发放,以及工作人员日常生活起居和与新区街道办事处的对接等工作。

“我的爱人在延安市人民医院工作,也一直奋战在疫情防控第一线,我们只能将两个年幼的孩子交给年近七旬的母亲照看。临走时9岁女儿说:爸爸妈妈打完‘病毒’早点回家,我会好好听奶奶的话,你们放心吧。在一次电话中,得知她不仅自觉完成学习任务,力所能及的帮奶奶干家务,我虽有万般不舍和牵挂,但更坚定了战胜疫情的决心和信心,祝愿我和我的爱人早日打赢疫情歼灭战,早日回家团圆!”

面对来势汹汹的疫情,无数斗士和他们一样,舍小家、为大家,将信心和温暖传递到每一个人心中,共同交织医者仁心,大爱无疆。

这个山头我们把它拿下来了!——干保内分泌科赵筱娟

2022年1月2日下午医院通知抽调120名闭环管理核酸采集人员,干保内分泌科赵筱娟副主任医师不顾“带状疱疹”的疼痛,第一个报名“我可以,我去”!随后,简单收拾好行囊带上药,在夜深人静的晚上悄悄离开家,踏上了抗疫的征程.....

连日来赵筱娟副主任医师与大家共同战斗,积极投身到抗疫第一线!哪里最艰苦她在哪里,哪里任务最累她出现在哪里!旭坤小区是最难啃的一块“骨头”,没有电梯,居家隔离人员需上门采集核酸,采集24户90人次,需要上下120层楼。有任务时她需要穿着防护服、隔离衣、防护口罩、面屏等,提着重重的采集用品和垃圾袋,一步一步往上爬,再一步一步向下走,每天体力严重透支却依然坚持完成核酸采集任务,虽然苦和累但她没有一句怨言,只说了一句:“这个山头我们把它拿下来了!”

相比自己,我更担心他:抗疫志愿夫妻档共同坚守暖人心——急诊科刘萌萌、康复科赵海瑞

疫情防控一线,在社区、核酸采集点、隔离小区、后勤保障工作中都能看到“大白”的身影,默默付出,温暖人心,在这些青年医护工作者中,有同学、有兄弟、有母女,还有夫妻,急诊科刘萌萌和康复科赵海瑞就是一对“抗疫志愿夫妻档”,他们坚守在抗疫一线,既是伴侣,也是搭档。

岂曰无衣,与子同袍。2021年12月赵海瑞和妻子刘萌萌共同请战,奔赴“疫”线。

刘萌萌开朗地说道:“因为他是康复治疗师,虽然医院培训过很多次,但他之前没有真正采集过咽拭子,也很少穿脱防护服,所以相比自己,我更担心他的操作到不到位,所以下夜班回家后又对他紧急加训,确保防护服穿脱流程和咽拭子采集标准规范,并熟记于心。”

“结束近七个小时的采样工作回到医院,看到食堂已经把热腾腾的饭菜备好。疲惫感瞬间消失,顿时感觉心里暖暖的,这是一所有温度的医院,一座有温度城市。我和我的爱人坚信全民同心、全面协作、全力以赴,我们必将取得最后的胜利!”赵海瑞坚定地说。

延安是我家,家乡有难,我要回去!——急诊科路延丽

一场疫情将所有工作、生活计划全部打乱!身在北京学习进修的急诊科路延丽,听说延安疫情形势严峻,毅然申请提前结束北京的进修学习,12月29日便踏上了回家的归程!


接到集合通知,她没有犹豫立刻收拾行李,给孩子买好的生日蛋糕刚放桌上,还没来及点燃生日蜡烛,她顾不上孩子的哭泣,强忍着泪水,再度奔赴抗疫一线。

“延安是我家,家乡有难,哪有不回的道理,没有理由退缩,没有理由懈怠。接到参与闭环管理核酸采集通知的那天,刚好是大宝的生日,收拾行李的时候,两个孩子都哭了,我也哭了。北京进修几个月没有回来,刚刚回来又在孩子生日当天离开,原本说好的陪他过生日,说好的陪陪父母……但我相信疫情终会过去,春暖花会开!延安加油!陕西加油!”

我们一起挺身而出,所向披靡——超声医学科马景瑞、影像科李晓鹏

马景瑞是一名超声医学科医师,她的未婚夫李晓鹏是影像科的一名医生,在工作和生活中,他们相互支持,相互帮助,特别是在此次抗击疫情中,即将步入婚姻殿堂的他们更是坚守一线,舍小家顾大家。疫情就是命令,1月2日接医院通知后,两人顾不得与家人打声招呼就匆匆收拾行装,深夜与同事们一起奔赴抗疫一线.......

“我们刚订完婚,延安疫情突袭,打破了老区人民平静的生活,作为一名共产党员,作为曾有4个月抗疫经验的‘老将’,我第一时间向科室齐主任主动请缨出战,并做好了充分准备。”马景瑞。

“我和景瑞不谋而合,听到她的意愿后,也想和她一起参战,能一起抽调到闭环管理核酸采集队,心里既踏实又深知这份工作的不容易。平安是发展的前提,平安是人民的福祉,这次我们家乡有难,我们一起挺身而出,哪里需要我们,我们就去哪里,守护人民的安康。延安市中医医院加油!延安加油!”李晓鹏。

我们肩负使命与职责,只能向前、一直向前——产科惠阳

“稍微有点不舒服,很快就好了。”“宝宝乖,不要动,阿姨轻一点。”产科的惠阳每次为小区孩子们采集核酸时内心都充满无限的思念……在一线战“疫”工作中,惠阳把对亲人和孩子的思念化作对群众的关爱。自从12月23日开始惠阳奔赴“疫”线那天起,就再没有见过家人与孩子,每天都坚守在医院和核酸采样的第一线。谈起家人,她不由地眼眶微润,“二十天没有见面了,我们肩负使命与职责,只能向前、一直向前,舍小家为大家。”

为居民进行核酸检测采样时,穿上防护服后就不能喝水,常常口渴难耐;寒冷又常常悄无声息的从脚尖蔓延至全身,站着站着双腿就毫无知觉了,手也变得僵硬,但她担心拖慢核酸采样的进度始终选择坚持。

在得知要去上城四号上门采集居家隔离人员核酸时,惠阳非常激动,这是自己家所在的小区,她控制不住激动的心情给家人打了电话,时隔二十天再次回到小区院子里,只能远远地看看自己的家人和孩子。

以爱为盾,白衣为甲,丹心为矛。他们是血肉之躯,然而疫情汹涌,他们披上白袍,就是冲在一线的战士,在看不见的硝烟里,慎终如始,鏖战疫情,愿山河无恙,春暖花开,人间皆安。延安,加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