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8月14日,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延安分院(延安市中医医院)重症医学科收治一例13岁暴发性心肌炎患儿,入科后即出现室颤、心跳骤停,在北医三院专家的指导下,紧急给予心肺复苏联合ECMO(ECPR)治疗,经过精心救治,脑功能无损伤,ECMO、呼吸机顺利撤机拔管,肝肾功能、凝血功能逐步恢复,该患儿的成功救治,标志着我院急危重症救治达到了国省一流水平。ECMO作为危重症救治的最后一道防线,在延安区域得到启用,为常规治疗无效的重症患者开启了重生的希望,为延安市重症事业开启了新的篇章。
病情介绍
13岁患儿韩某因“发热3天,胸闷、气短1天。”于2022年08月14日入住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延安分院(延安市中医医院)重症医学科。3天前患儿因受凉后出现发热,头闷、头痛,于当地个体诊所输液2天后上述症状无好转,1天前患儿自诉胸闷、气短,伴心慌不适,立即于当地县医院就诊考虑“心肌炎”,由120转至外院住院治疗,入院后行相关检查诊断“暴发性心肌炎”,给予对症治疗(具体治疗不祥)后患者循环差,生命体征不平稳,为进一步治疗,立即转至我院。患儿入我科时处于心源性休克状态,心率快、血压低,端坐呼吸。初步诊断:暴发性心肌炎、心源性休克、急性肾损伤、急性肝损伤、急性凝血功能障碍。
患儿入科约20min后出现了致命性室颤,意识丧失,在北医三院驻延专家潘维伟教授、重症医学科主任贺小龙全程指导下医护人员在心肺复苏的同时,积极为V-A ECMO的启动做准备。历经1小时10分的与死神的较量,V-A ECMO成功运行,床旁心脏彩超下看到微弱的心脏搏动,当时患儿意识仍呈昏迷状态,双侧瞳孔散大至7.0mm,对光反应消失。我院心血管内科协助依次放置了临时单腔起搏器、主动脉球囊反搏,同时启动床旁CRRT治疗,时间已经过去了4个半小时,当再次评估患儿意识状态的时候,患儿醒了,可以配合眨眼。
在接下来的第2-4天患儿相继出现各脏器功能损伤加重、消化道出血、肺出血等并发症,最棘手的是因IABP置管所致的下肢缺血,IABP能够减轻V-A ECMO引起的左室负荷增加,同时增加冠脉灌注,但由于下肢缺血逐日加重,甚至有截肢的可能。院方积极协调开通网络远程会诊在北医三院专家指导下评估患儿心脏功能后撤除IABP,心功能未受明显影响,下肢缺血逐步好转。在重症医护的精心管理治疗下,患儿心功能逐步好转,各脏器功能逐渐好转,于第6天成功撤除V-A ECMO及临时起搏器,于第10天撤除气管插管。目前患儿意识清楚,食纳好转,生命体征平稳。心功能、肝功能明显好转,凝血功能恢复正常,肾功能仍未恢复,继续床旁CRRT治疗中。
“没有儿子,我也不活了....这是患儿母亲说的最多的一句话,ICU工作人员听在耳里,急在心中,在救治的危急时刻,我们全院动员,多学科协作,在北医专家的统筹安排下,以高超的技术和精心的照护,使患儿得以成功救治。看到明显好转的孩子,母亲眼里有光,我们也无比欣慰和自豪,能使用自己的知识和技能,把患者从死亡线上拉回来,得到家属的肯定,让我们倍感温暖。”重症医学科主任贺小龙感慨的说道。
该病例是我院ECMO技术成功使用的又一重大突破,经过重症医学科医护团队的努力探索,积累了丰富的救治经验,同时充分体现了北医三院延安分院多学科团队高效协作的能力和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