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延安分院(延安市中医医院)病理科将石蜡样本DNA提取新技术与已有的微流控HPV分型平台相结合,成功建立了病理组织切片的HPV分型检测流程,并为多位患者的精准诊断提供了分子病理依据,填补了病理科组织学样本基因检测项目的空白。
01
患者一:男,10岁11月,6月前过度用声后,出现声嘶,2月前感染“新冠”后声嘶加重,在我院耳鼻喉科门诊以“双声带息肉”之诊断收住入院。显微镜下,切除的息肉样组织呈乳头状,分枝状纤维血管轴心被覆成熟复层鳞状上皮,病理诊断为“鳞状上皮乳头状瘤”,由于鳞状上皮层可见挖空细胞,提示可能存在HPV感染(下图)。
发生于儿童咽喉部位的乳头状瘤是一种母婴传播的HPV感染导致的粘膜鳞状上皮增生性病变。虽然该病变属于良性,但其恶变风险与感染的HPV型别高度相关,高危型HPV感染患者需要密切随访。因此,我科技术人员从该肿瘤的石蜡切片中提取DNA,使用微流控HPV分型芯片检测到HPV 11型和HPV 18型杂交信号(下图)。
HPV 18型属于致癌能力较强的高危性HPV亚型,因此应对该患者进行严密随访,发现复发病变后早期处理,最大程度降低癌变风险。
02
患者二:女,57岁,半月前发现尿道外口有一包块,大小0.3 cm X0.4cm,色暗红,伴有肉眼血尿,门诊以“尿道肉阜”收住入院。显微镜下,切除组织呈息肉样,部分被覆增生的尿路上皮,部分被覆鳞状上皮,间质可见炎细胞浸润,鳞状上皮轻度增生,伴有轻度角化亢进,可见挖空样细胞,提示可能存在HPV感染,但P16免疫组化染色呈胞浆弱阳性。石蜡组织HPV分型检测结果显示,病变具有HPV 52型感染,因此该患者的最终诊断符合尿道湿疣。
湿疣是HPV引起的鳞状上皮良性肿瘤,最常见于外生殖器、会阴、肛门处的粘膜和皮肤表面,但大约20%的病例蔓延至尿道,甚至向上累及膀胱及输尿管。泌尿道湿疣具有恶变以及发生疣状癌的风险,手术切除后应进行泌尿及生殖系统病变的密切随访。
北京驻延病理科专家刘岩介绍说
人类乳头瘤病毒HPV是定植于泌尿生殖道的常见病原体,针对妇科细胞学样本的HPV分型检测一直是病理科常规检测项目之一。该项目使用EncompassMDx微流控芯片一体式工作站(下图),对24种HPV亚型进行定性分析,具有较高的特异性和灵敏性。但由于这种全自动化、全集成的微流控分子诊断平台,仅设计用于妇科细胞学标本,因此无法直接用于福尔马林固定石蜡包埋组织的HPV检测。
除女性生殖道之外,两性的泌尿道、下生殖道及咽喉等部位也可能存在HPV感染相关性疾病,并与患者的预后随访和治疗方案密切相关。在北医三院驻延专家刘岩教授的带领下,病理科以已知HPV感染型别的组织样本作为阳性对照,利用现有设备条件,建立了核酸提取新技术联合微流控芯片的石蜡组织HPV分型检测流程,并成功用于病理组织诊断及鉴别诊断。
高危型HPV感染与多种人类恶性肿瘤密切相关,但目前仅有宫颈病变适于细胞学采样的同时进行HPV检测,其他部位的HPV相关性病变往往只能通过典型的挖空细胞进行形态学甄别,漏诊率极高,因而错过早期发现、早期治疗癌前病变的最佳时机。病理科将石蜡切片DNA提取技术应用于微流控HPV分型芯片工作站的上游,有效的解决了组织样本的HPV检测难题。这项新技术的成功开展,不仅实现了现有检测平台与分子诊断新技术的有机融合,助力医院病理学科发展,而且提升了医院整体服务能力,更好地服务于临床和患者,为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保驾护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