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结膜是覆盖于眼睑后和眼球前的一层半透明粘膜组织。当眼表的防御能力减弱或外界的致病因素(细菌、病毒、物理或化学因素、免疫性病变等)增强时,将引起结膜组织血管扩张、渗出和细胞浸润,这种炎症统称结膜炎。
哪些因素会导致结膜炎?
1.微生物感染,包括细菌、病毒、衣原体,偶见真菌、立克次体和寄生虫感染;
2.物理性刺激,如风沙、烟尘、紫外线等;
3.化学性损伤,如医用药品、酸碱或有毒气体等;
4.免疫性病变,如鼻炎、花粉过敏、季节性过敏、感冒等;
5.用眼不当,如揉眼、熬夜、眼疲劳等;
6.其他危险因素,如不规范佩戴隐形眼镜等。
而在秋冬季节,我们最常见的结膜炎类型有细菌性结膜炎、病毒性结膜炎、季节过敏性结膜炎。
结膜炎的症状有哪些?
异物感、烧灼感、痒、畏光、流泪等,其体征为结膜充血、渗出物、乳头增生、结膜水肿、滤泡、假膜和真膜、肉芽肿、假性上睑下垂、耳前淋巴结肿大等,其中结膜充血及痒涩不适最为常见。
当结膜炎发生时,我们的诊治措施是什么?
1.细菌性结膜炎:为黏脓性眼部分泌物,起先单眼发病,通过手接触传播后波及双眼,晨起时睑缘分泌物较多;可取分泌物涂片及培养查明细菌,并行药敏试验,针对性选用有效抗生素滴眼液局部治疗,如感染重,必要时需全身用药。
2.病毒性结膜炎:眼部分泌物为水样,可行结膜刮片检查、病毒培养、PCR检测、血清学检查,协助病原学诊断。治疗需局部抗病毒滴眼液点眼,必要时全身抗病毒治疗。
3.过敏性结膜炎:最常见的症状为眼痒。通常双眼发病,起病迅速,在接触过敏原时发病,脱离过敏原后症状很快缓解或消失。治疗首先脱离致敏原,可局部冷敷,生理盐水冲洗结膜囊;药物治疗常用抗组胺药、非甾体抗炎药、血管收缩剂等,使用以上药物无效时可考虑短期局部使用糖皮质激素。
那我们如何正确的防护呢?
1.勤洗手、洗脸,注意个人卫生,避免用手和衣袖擦眼,接触眼部后需及时洗手;
2.佩戴隐形眼镜时注意手卫生;
3.合理用眼、注意休息、避免熬夜、避免眼疲劳;
4.加强锻炼,提高机体免疫力,避免感冒;
5.多数患者有过敏性鼻炎、支气管哮喘等,应注意避免接触过敏原,常见过敏原有:花粉、灰尘、尘螨、化妆品、隐形眼镜等。
专家提醒
细菌性、病毒性结膜炎具有传染性,一定物品专人专用,接触过眼部分泌物的用具要及时彻底冲洗与消毒,毛巾应经常煮沸消毒;传染期不去游泳池等公共场所,避免交叉感染。最重要的一点,一定要饮食均衡、保证睡眠充足,保持心情舒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