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延安市中医医院(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延安分院)骨科、麻醉手术科联合为一位胸椎管狭窄症的困难气道患者施行了胸椎管后壁切除减压、内固定手术。
60岁的患者白某近半年来饱受胸腰背部疼痛、左下肢麻木、无力、行走困难等问题困扰。曾辗转多家医院就诊,均被诊断为胸椎管狭窄症并建议手术治疗,但白某想要保守治疗。经过半年的保守治疗,胸腰背部疼痛无明显缓解反而加重,还出现左下肢麻木、无力、行走困难等症状。
听闻我院有北医三院擅长脊柱的姜宇专家坐诊,于是抱着试试的心态,在家人的陪同下来到了骨科门诊寻求治疗。经过完善相关检查、详细查体,并结合患者目前疾病进展情况后,骨科团队同样建议患者进行手术治疗。但在术前评估时发现该患者肥胖,身高158cm,体重90kg,颈部粗短,颈椎强直不能活动,头颈活动度严重受限,且该患者舌体肥大,Mallampati气道分级为四级,患者为术前可预料的困难气道患者。
北京驻延麻醉手术科专家韩永正教授分析:
白某是潜在的困难气道高危患者,若采用常规全麻诱导后气管插管可能会出现紧急气道情况,会导致患者窒息缺氧。
随后,骨科团队和麻醉手术科团队针对患者情况,展开了术前预案讨论,决定采用上气道表面麻醉结合超声引导下环甲膜穿刺,进行清醒气管插管,最大程度减少气道失控的风险,保障手术安全进行。
在与患者及家属充分沟通并征得同意后,1月17日,在北京驻延麻醉手术科专家韩永正和陈明安副主任医师指导下,麻醉手术科团队为患者实施了清醒气管插管。患者携带气管导管自行翻身摆放体位,待患者感觉体位舒适后,进行麻醉诱导。麻醉成功后,由北医三院驻延骨科专家姜宇主任主刀,骨科王建伟主任医师和刘瑞副主任医师配合,为患者白某实施了胸9-腰1椎管后壁切除、椎管减压联合内固定手术。手术在自体血回输和超声骨刀技术的支持下,历时4小时完成。术后,患者白某在腰围的辅助下可以缓慢下床走路,现已顺利出院。
科普链接
1.椎管狭窄症是多种因素导致胸椎椎管的管腔变窄、脊髓受到压迫后出现的一系列症状,表现为下肢麻木、无力、二便障碍,是一个进行性瘫痪的过程。手术是胸椎管狭窄症的治疗方法,但手术治疗难度大,风险高,对医生的技术要求较高。
2.气道管理是临床麻醉最重要的技术。气道管理失败是麻醉相关死亡的首要因素。气道处理不善可能导致机体损伤、脑缺氧,甚至死亡。麻醉前评估可以发现90%以上的困难气道患者,称为可预料的困难气道,这会提示麻醉医生在使患者意识消失和呼吸暂停之前做好各种必要的准备。而清醒气管插管是解决困难气道的措施。
3.清醒气管插管(ATI):是指患者在清醒状态和保留自主呼吸的情况下接受气管插管。患者在清醒状态下,肌肉具备足够张力维持上气道的开放状态,防止气道塌陷,并使上气道的解剖结构易于识别,有助于成功实施气管插管操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