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中心 / 医院动态 / 正文

世界帕金森病日:关注心理健康,全面全程管理!

来源:孙星辉 郭晓贤(脑病科) 发布时间:2024-04-15 10:27 浏览次数:

2024年4月11日是第28个"世界帕金森病日”,为了更好普及帕全森病相关知识,加深人们对帕金森病的了解和认识,规范化帕金森病治疗,延安市中医医院(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延安分院)脑病科联合脑外科于4月10日开展了“关注心理健康,全面全程管理”世界帕金森病日义诊宣教系列活动。

系列活动一

在义诊现场,脑病科、脑外科医护人员为现场群众提供帕金森病的咨询诊治、发放帕金森病健康宣传手册,通过细心的查体,耐心解答群众关于帕金森病相关问题,讲解帕金森病的诊断、治疗、用药注意事项及药物的调整,诊治误区。延安名中医李子富主任医师现场把脉、开具中药处方,同时免费测量血压、血糖,开展耳穴埋豆、穴位贴敷、刮痧等中医特色操作技术,中西医结合治疗让群众更加全面的了解到帕金森病是可控的。

北京驻延脑病科专家赵海燕介绍说:因地区条件所限,延安地区群众对帕金森病的认识不足,不能做到早诊断、早治疗,延误了病情;同时存在诊疗误区,多数群众认为手抖就是帕金森病,误用相关治疗药物。通过此次义诊活动,希望提高广大市民对帕金森的认识,做到早诊断、早治疗,规范化治疗,延缓疾病进展。

系列活动二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医学博士、主任医师赵海燕,走进FM98.7延安交通音乐广播直播间,与广大听众分享了“帕金森病的诊断与治疗”。赵海燕主任运用专业的知识、通俗易懂的语言,从帕金森病的定义、诊断误区、关注帕金森病的非运动症状及睡眠障碍、治疗的时机、药物的选择等方面,全面、科学的做了阐述,提高了群众对帕金森病的认识,有助于推动帕金森疾病患者的规范化治疗。

科普小知识

一、什么是帕金森病?

帕金森病,又称震颤麻痹,是一种中老年人常见的缓慢进展性神经系统变性疾病。1817年英国医生James Parkinson 首先对此病进行了详细的描述。其临床表现主要包括静止性震颤、运动迟缓、肌强直和姿势步态异常,同时患者可伴有嗅觉减退、抑郁、便秘、睡眠障碍、疼痛、乏力、认知障碍等非运动症状。目前已成为老年人“第三杀手”,且趋于年轻化。

二、手抖就是帕金森病吗?

很多人认为手抖是帕金森病的“前兆”,或者单纯依靠手抖就诊断帕金森病,其实是不正确的。

帕金森病人出现手抖的情况,医学称为“静止性震颤”,是指在安静放松状态下出现,频率4-6次/秒,在睡眠时消失。静止性震颤是帕金森病的典型表现,但是帕金森病除了手抖以外,还常常伴随有其他的表现,比如:眨眼减少、走路小碎步、行动缓慢、肢体僵硬、容易摔倒、夜间睡眠手脚乱动等等。如果同时出现上述表现中的几种,可能需要去神经内科进一步确诊。

然而,很多因为手抖来就诊的患者,往往是在拿东西时出现的抖动,安静放松时抖动反而消失,医学称为“姿势性震颤”,可见于情绪激动或焦虑症、甲状腺功能亢进、特发性震颤等,需要专科医师就诊进一步鉴别。

三、帕金森病有哪些临床症状?

(一)运动症状

(二)非运动症状

四、帕金森病的治疗原则

药物治疗作为帕金森病治疗的首选,且是整个治疗过程中的主要治疗手段,贯穿帕金森病治疗全程。用药的原则以达到有效改善症状、避免或降低不良反应、提高工作能力和生活质量为目标。提倡早期诊断、早期治疗,不仅可以更好地改善症状,而且可能达到延缓疾病的进展。应坚持“剂量滴定”以避免产生药物急性不良反应,力求实现“尽可能以小剂量达到满意临床效果”的用药原则,可避免或降低运动并发症尤其是异动症的发生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