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全面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传染病疫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办法》,认真做好传染病的宣教与培训,进一步提高传染病发现和诊治水平。4月18日,延安市中医医院(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延安分院)疾病预防控制科组织开展了2024年传染病相关知识培训会。
培训会上,感染性疾病科(脾胃肝病科)李蓉蓉、郝丹丹,皮肤科白雪和感染性疾病科人员分别以《传染病报告管理》、《疟疾的诊断与安全防护》 、 《艾滋病、梅毒的诊断、预防与上报流程》、《出血热相关知识》、《医疗机构传染病防控责任清单》、《重点传染病“集中收治”知识》和《传染病的报告制度》为题进行了详细讲解。会后,疾病预防控制科针对授课内容组织全院医务人员进行了传染病相关知识考核。
通过培训学习传染病的相关法律、法规、报告制度、流行病学知识及传染病的临床表现、诊断与鉴别诊断,进一步提高了医务人员对传染病的预防、控制、自身防护、诊断水平等方面的工作能力,有助于更好地为广大群众提供安全高效的健康服务。
科普小知识:正确认识艾滋病
1.艾滋病是一种由艾滋病病毒(HIV)侵入人体后破坏人体免疫功能,使人体发生多种不可治愈的感染和肿瘤,最后导致被感染者死亡的一种严重传染病。艾滋病全称为“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症”(Acquired Immune Deficiency Syndrome,英文缩写“AIDS”)
(1)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症,是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引起的传染病。
(2)获得性指非遗传所致,而是后天在一定条件下获得。
(3)免疫缺陷指患者免疫系统严重被损。
(4)综合症指患者的多个系统受到损害,机体出现几种疾病的综合症状和病理征象。
(5)艾滋病病毒是一种极小的微生物,医学名称为“人类免疫缺陷病毒”,英文缩写为HIV。
2.艾滋病(AIDS)自然病程
(1)窗口期:受HIV感染后到形成抗体前一般为2-18周,很少超过6个月,血中查不到HIV抗体,具有较强传染性。有急性感染症状,但是无法在体内检测到病毒。(二)潜伏期:无症状携带病毒阶段平均为8-10年,不同感染途径潜伏期长短不同,存在个体差异,与患者本身的免疫功能、机体的状况、病毒的毒力、数量等有关,没有特异的症状,通过实验室可检测出HIV抗体阳性,具有传染性。
(2)急性感染期:潜伏期的2-4周,类似流感症状,通常出现在血清阳转之前,出现发烧、疲劳、咽炎、淋巴结肿大、皮疹等,一般自限性表现(不经治疗持续10天左右,症状可自行消失),仅50%~60%的人会出现。
3.艾滋病的传播途径:性接触传播、血液传播、母婴传播
4.下列日常生活接触不会感染艾滋病
食物、饮水、空气;礼节性亲吻;礼节性拥抱;双方手部皮肤完好时的握手;公用马桶、浴缸;蚊虫叮咬;纸币、硬币、票证。公共场所的一般日常生活接触,如同在一个教室上课、各种公共交通工具的座位、扶手,办公室的办公用品,工厂车间的工具,以及影剧院、商场、游泳池等场所的接触。
5.作为个人,如何预防艾滋病病毒感染?
(1)洁身自爱、遵守性道德是预防经性接触感染艾滋病和性病的根本措施;
(2)正确使用质量合格的安全套(避孕套),及早治疗并治愈性病可大大减少感染和传播艾滋病、性病的危险。
(3)共用注射器静脉吸毒是感染和传播艾滋病的高危行为,要拒绝毒品,珍爱生命。
(4)避免不必要的注射、输血和使用血液制品。必要时使用经艾滋病病毒抗体检测合格的血液或血液制品,并使用一次性注射器或经过严格消毒的器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