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中心 / 医院动态 / 正文

四肢麻木、走路不稳……可能是脊髓型颈椎病在“搞鬼”!

来源:李 涛(骨 科) 发布时间:2025-01-27 11:30 浏览次数:

一、什么是脊髓型颈椎病?

脊髓型颈椎病是因颈椎退变致椎间盘突出、骨质增生钙化、项韧带肥厚等,压迫脊髓,导致神经缺血、缺氧,出现颈脊髓受损;主要表现为四肢运动、感觉及大小便功能障碍等。脊髓型颈椎病一旦确诊,原则上应立即采取手术治疗。

二、脊髓型颈椎病有哪些危害?

①运动障碍:表现为四肢无力;随着病情的进展,继而出现步态不稳,行走时有“踩棉花”感,双手精细动作如拿筷子等难以完成,甚至可能出现肢体瘫痪的情况。

②感觉障碍:患者会感觉到四肢麻木,沉重,胸腹部有类似皮带捆绑的感觉,称“束带感”。

③大小便障碍:部分患者会出现大小便功能异常,表现为尿频及排便控制力差等表现。

④如果脊髓损伤的位置较高,还可能影响心跳和呼吸功能,甚至导致死亡。

三、脊髓型颈椎病如何进行治疗?

脊髓型颈椎病治疗时机尤为重要:①确诊患有脊髓型颈椎病的患者在没有明确手术禁忌症的情况下应立即手术,术后使用药物治疗和康复治疗辅助。②少数脊髓受压小、症状轻、病程短或存在手术禁忌症的患者,建议采用药物、理疗等保守治疗。

四、脊髓型颈椎病手术目的

①扩大椎管容积,减压恢复脊髓形态,减轻脊髓水肿,增加脊髓血供,促进脊髓恢复。

②融合不稳定节段,避免因椎体过度活动等原因造成脊髓反复损伤。

五、脊髓型颈椎病有哪些手术方式?

①前路手术术式:椎间盘切除+椎体间植骨融合术,椎间盘切除+椎体次全切除+椎体间植骨融合术,椎间盘切除+人工椎间盘置换术。适用于脊髓压迫物主要来自前方如椎间盘突出等,脊髓受压节段≤3个,椎管无明显狭窄,颈椎稳定性差的患者。

椎间盘切除+椎体间植骨融合术

椎间盘切除+椎体次全切除+椎体间植骨融合术

②后路手术方式:椎管扩大椎板成形术(单开门、双开门)、后路椎板成形+螺钉内固定+椎板间植骨融合术。适用于脊髓后方受压如黄韧带肥厚、椎板突向椎管内的骨赘等病变,脊髓出现多节段受压表现,发育性或退变性引起颈椎管狭窄的患者。

后路椎管扩大椎板成形术(单开门)

③前路、后路联合手术方式:指在一次或分次麻醉下完成颈椎前路、后路的减压融合术。手术方式可以是上述前路、后路术式的组合。适用于脊髓前、后方压迫均严重,严重的颈椎椎管狭窄及后纵韧带钙化,单一前路或后路手术方式难以解决问题的患者。

六、脊髓型颈椎病术后要注意什么?

①饮食方面:摄入足量蛋白质,如瘦肉、鸡蛋等,促进组织修复;摄入富含维生素的食物:牛奶、绿叶蔬菜等,促进创伤修复;高纤维饮食如水果、蔬菜等,可保证肠道功能正常。

②颈部固定、保护:注意术后颈部避免受到外伤;使用颈托固定颈部,避免颈部活动过多,有利于伤口愈合和颈椎稳定。

③康复功能锻炼:在专业医师指导下进行神经康复治疗,并在医师指导下逐步进行功能锻炼。

④日常生活:选用合适高度的枕头,保持良好的睡眠习惯;避免长时间低头、久坐等不良姿势;定期进行复查,以便医生了解术后恢复情况,并给出进一步的治疗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