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医疗战场上,时间就是生命,每一秒的流逝都可能改写患者的命运。延安市中医医院(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延安分院)始终站在守护生命的最前沿,全力推进胸痛中心和卒中中心建设,为急危重症患者搭建生命的绿色通道。影像科开展CTA诊断技术,为心脑血管疾病筛查和诊治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成为生命保卫战中的关键力量。
为进一步提升医疗诊断水平,更好地服务患者,医院积极引入640层镨黄金CT。这台设备搭载全球领先的动态容积成像技术,16cm宽体探测器,0.275秒就能细致扫描单个脏器,微小血管病变无所遁形。它降低辐射剂量,提高图像信噪比,适用于急诊患者心脑血管及神经系统疾病筛查,为医师提供清晰准确的诊断依据。同时,影像科引入影像AI后处理软件,大幅提升CTA图像后处理效率,缩短患者等待时间,助力患者快速获得准确诊断与治疗。
近日,影像科凭借这套“黄金组合”设备和技术,在多起急危重症案例中发挥了关键作用,完成了多例头颈部CTA+颅脑灌注成像(CTP)一站式扫描、胸痛三联CTA一站式扫描,用实力诠释了“时间就是生命”的深刻内涵。
病例一:颈内动脉血栓的“隐匿杀手”
73岁的女性患者,28小时前,她突然感到头晕目眩,两眼一黑,意识瞬间丧失。苏醒后的患者,左上肢疼痛难忍,右侧肢体无力,连说话都变得含糊不清。到外院就诊考虑左上肢骨折,给予左上肢固定后自行回家。家人发现她反应变得迟钝,反复重复着同一件事,连走路都摇摇晃晃,遂来到我院寻求帮助。
脑病科团队为患者查体,诊断为急性脑卒中。急查头颅核磁,结果显示左侧大脑半球多发急性期脑梗死,情况万分危急。此时,影像科的头颈CTA+颅脑CTP检查精准地揪出了隐藏在暗处的“罪魁祸首”——左侧颈内动脉起始处0.8cm的游离血栓,管腔重度狭窄,同时明确左侧额、顶、枕叶处于脑梗死前期分期(Ⅱ2期)。这一及时且精准的诊断,为后续的介入取栓治疗提供了依据,成功避免了再发脑梗死的后果,让患者重获新生。
病例二:主动脉夹层的“生死时速”
38岁的男性患者,剑突下持续性疼痛,伴着后背放射痛和气短,每一次呼吸都变得艰难无比。心病科团队迅速响应,凭借敏锐的洞察力判断患者可能患有主动脉夹层、肺动脉栓塞风险,紧急启动胸痛三联CTA检查。
在这场争分夺秒的生命救援中,640层CT和影像AI后处理软件紧密配合,快速且精准地锁定了病情,给出精准的诊断结果,为介入手术方案的制定提供了清晰的导图,术后患者转危为安,胸痛逐渐缓解。
影像科主任王保奇表示:
“胸痛和卒中患者分秒必争。640层CT具备高速扫描与智能重建功能,可以完成胸痛、卒中患者的评估,搭配CTA图像AI后处理软件,能缩短处理和诊断时间,为治疗争取时机。我院胸痛与卒中中心整合多学科资源,打造“绿色通道”救治体系,帮助患者快速明确病情、及时治疗,提升区域急危重症患者生存率和生活质量。未来,影像科将不断学习前沿技术,探索创新,给临床提供精准诊断,为守护百姓的生命健康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