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中心 / 医院动态 / 正文

【温馨提示】“五一”将至,传染病防控不可忽视!

来源:国家疾控局(网络侵删) 发布时间:2025-04-30 10:25 浏览次数:

“五一”假期将至,正值春夏季蚊虫传染病和肠道传染病高发季节,虽然,当前我国传染病疫情形势总体平稳。新冠呈较低水平波动态势,流感已回落至非流行季水平,但手足口病等肠道传染病及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进入流行季,呈地域聚集特点。近来疫情波及省份有所增加;南方省份陆续进入登革热流行季,输入病例引发本土疫情和局部聚集性疫情的风险较高。由于五一假期人员流动性增加、聚集性活动增多,加大了登革热、疟疾等重点传染病传播和输入风险。为度过一个健康、愉快的假期,请大家提高警惕,传染病防控不容忽视,提前了解以下内容:

一、虫媒传染病防控

(一)登革热

登革病是由登革病毒引起的,通过伊蚊(花斑蚊)叮咬在人群中传播,登革热疫区主要分布在热带和亚热带地区,登革热的典型症状可以归纳为:高热、“三红”、“三痛”、皮疹。

突发高热,体温可升至39℃,甚至40℃。三红,即面部、颈部、胸部潮红;三痛,即剧烈头痛、全身关节痛、肌肉酸痛;皮疹表现为四肢躯干或头面部,出现充血性皮疹或点状出血疹。

(二)疟疾

疟疾是一种以寒战和高热为主要症状的疾病,我国民间俗称“打摆子”。疟疾是经按蚊叮咬或输入带疟原虫患者的血液而感染疟原虫所引起的虫媒传染病。

本病主要表现为周期性规律发作,主要症状为寒战、高热、大汗、头痛、四肢酸痛和乏力等,可引起贫血和脾肿大。疟疾在一定的潜伏期后,症状会反复出现。严重时,疟疾能引发贫血、低血糖、急性肾功能衰竭或急性肺水肿等并发症。

二、肠道传染病防控

夏季高温易导致食物腐败,霍乱、细菌性痢疾等肠道传染病高发,症状以腹泻、呕吐为主,严重时可引发脱水。要注重饮食饮水卫生,选择正规、卫生条件好的饭店或餐馆用餐,不食用来历不明、变质、变味食品及病死禽畜或腐败变质食物;不采集、不食用野生蘑菇和野生动植物。饮用开水或瓶装水,不饮用未经消毒的自然水源。制作食物时,做到生熟分开加工、盛放,肉类食物煮熟煮透,特别是烹饪甲鱼等水产品时要防止交叉污染。

三、呼吸道传染病防控

尽管新冠整体处于低流行水平,但假期人员流动可能增加传播风险,新冠病毒与其他呼吸道病原体(如流感、肺炎支原体)可能交替流行,需持续警惕。乘坐飞机、火车、轮船等公共交通工具或进入影剧院、商场、餐厅等环境密闭、人员密集场所时,科学佩戴口罩,注意与他人保持安全社交距离。坚持勤洗手,使用肥皂或洗手液在流动水下洗手,或使用含酒精的免洗洗手液;避免用未清洁的手触摸口、眼、鼻。

四、注意落实个人防护

关注疫情动态

建议公众在出行前,密切关注目的地传染病疫情动态和相关部门发布的防控信息提示,提前做好防范,合理安排出行计划。

做好健康监测

出行前、返程后应做好自我健康监测,假期出行前出现发热、咳嗽、腹泻等症状,建议暂缓出行计划,返程后出现异常症状及时就诊,并告知医务人员近期旅行史和动物接触史等。医生在接诊时落实“多问一句话”制度,防止疫情扩散、蔓延。

做好旅途防护

可准备适当的个人防护用品,旅途中做好防蚊防蜱叮咬、不接触疫源动物及产品等防护措施,注意饮食饮水卫生。如出现发热、咳嗽、腹泻等症状,应停止旅行活动并及时就医,避免参加集体活动或前往人群密集场所。